8/02/2014

聖地雙城記 (六)

而你呢,開過了赫策爾山,你也可以左拐了,朝著東北方向你可以一路開到耶路撒冷舊城山腳下,放眼望去,那片教堂林立、暮鼓晨鐘、祈禱誦經之聲不絕於耳的山頂, 便是耶路撒冷開始的地方,便是人類精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的策源地。

從亞伯拉罕獻祭、耶穌背十字架、十字軍東征到六日戰爭,那個周長只有4公里的古城, 3000年來上演了無數幻夢幻真的悲喜大戲,一次次成為人類活動舞臺的聚光點。

如果我們回到3000年以前,我們會驚奇地發現, 我們幾乎找不到那個城市存在的理由。絕大多數城市都起源於經濟活動,而古猶太王國時代耶路撒冷的經濟活動, 卻要靠一種叫做“第二什一稅”的特別稅收支撐。各地猶太人每年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存起來,然後帶到耶路撒冷去消費,因為那個城市本身產生不了足以支持城市生活的經濟活動。

大多數城市都有充足的水源(常常是一條河流)保障日常生活的需要,但耶路撒冷不僅沒有河,而且地下水源極其有限,在大希律王時代, 是靠伯利恒的水渠供應用水的。所有這一切表明耶路撒冷, 從它童年時代起就是一座政治的、軍事的、宗教文化的精神城市。

對於現代以色列國來說,耶路撒冷的意義並沒有什麼根本的變化,它仍然是猶太民族和以色列國的政治和精神中心;而特拉維夫卻為以色列貢獻了現代工商業,並且一直以之為其城市精神的主流。

就這樣,世俗與宗教、歷史與現實、人文精神與經濟活動, 構成了聖地雙城主要分野,並從某種意義上, 展現了現代猶太精神世界的兩重性。

待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