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戰爭時,老歐不過是個兩三歲的孩子,
所以毫無記憶。
不過他清楚地記得
以色列國建國初期所面臨的經濟困難。
獨立戰爭過後的幾年間,
由於以色列自身戰爭恢復、安置難民、
以及國際環境險惡等一系列原因,
以色列國內物資奇缺,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
全部由政府統購統銷,
居民憑票定量購買。
彼時從以色列農村到主要城市的交通要道上
都設有檢查哨,
查看過往車輛有無從農村偷運的食品。
歐家在鄉下有親戚,老歐爹每兩週一次,
開著運貨的卡車帶老歐
去鄉下親戚家弄幾個雞蛋,
偷偷帶回特拉維夫充饑。
老歐的任務便是坐在一個特製的、
看起來像個小座椅的箱子上,
箱子裡裝的是全家人兩個禮拜的雞蛋。
檢查人員每次都把卡車搜個底朝天,
卻沒人注意那個幾歲的孩子。
對那段日子,以色列人大多記憶猶新。
我上課的時候給學生講“票”字,
說以前中國除了車票戲票以外,
還有肉票布票自行車票等等,
以色列學生便馬上介面說
我們以色列以前也有這回事。
翻翻歷史,知道當時每人每日的定量為:
麵包不限,玉米60克,糖58克,
麵粉60克,大米17克,豆粉20克,
人造黃油20克,通心粉8克,
無脂乳酪200克,洋蔥600克,
糕點5克,肉每月75克,雞蛋每月6個。
1952年以色列國的核心議題是
國民面臨嚴重營養不良,
為此專家呼籲政府向配給食品中添加奶粉和雞蛋粉。
待續 ...
作者 - 張平 2006年1月25日 於特拉維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