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2014
12/21/2014
【brunch】
西方人喜歡吃brunch,
就是早餐和中餐一塊吃
breakfast+lunch。
那麼典型的以色列式早午餐什麼樣?
大部分以色列猶太人
都會吃沙拉、麵包、煎蛋和金槍魚。
番茄和黃瓜的沙拉是最常見的,
搭配起來養眼更養身,
簡單不失營養。
是不是很有食慾?
微博 - 以色列知行
12/17/2014
11/21/2014
你還在看電視嗎?
【世界電視日】
你還在看電視嗎?
在世界電視日 (21/11) 來臨之際,
有必要審視一下這個問題。
調查認為,以色列人對電視的熱衷
在過去20年裡降到了最低點,
讀書率則一直維持在高位。
原因除了智慧手機
替代電視之外,
猶太人每週的安息日
要求不用電、
遠離電視、
擁抱圖書的信條,
依然深深紮根在民族文化中。
微博 -以色列知行
11/20/2014
探索光明節親子工作坊 - 23/11/2014
光明節,又稱燭光節,獻殿節,
為一個歷時八天的猶太教節日,
紀念猶太人在馬加比家族的領導下,
從敘利亞塞琉古王朝
國王安條克四世手上奪回耶路撒冷,
並重新將耶路撒冷第二聖殿獻給上帝。
光明節有什麼慶祝活動?
由來是怎樣?
工作坊旨在促進文化交流與認識,
家庭可透過光明節有關的手工藝活動,
增進對光明節的了解。
活動為 6-12 歲兒童家庭而設計。
工作坊以互動展覽導賞開始,
由經驗豐富的教育學家帶領,
並結合互動小遊戲探索展覽。
其後,家庭各成員將合力創作
光明節陀螺及玩陀螺遊戲;
繪製陶油燈,了解光明節燈油奇迹。
活動以光明節小吃環節結束,
家庭可一嘗特色果醬甜甜圈﹑
巧克力金幣等食物,
充分感受光明節的氣氛。
報名:
http://asiasociety.org/hong-kong/events/explore-hanukkah
11/19/2014
以色列 - 禁止過馬路時使用手機
以色列部長級立法委員會
在周日通過一項法案,
禁止行人在過馬路時
使用手機或耳機。
該法案稱,隨著電子設備
和智慧型電話
越來越受歡迎,
行人和司機的生命都受到威脅。
據以色列國土報報導,
提出該法案的議員
哈馬德•阿瑪告訴部長們,
“從安全的角度講,
邊過馬路邊用手機
和邊開車邊用手機是一樣危險的。”
他說: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
司機和行人們都
將周圍人的生命
置危險於不顧。”
法案將在週三提交到議會進行初讀。
微博 - 以色列時報
11/14/2014
【希伯來奴隸之歌:意大利人的第二國歌】- (中)
這就是威爾第的成名作歌劇
《納布科》第三幕中的經典合唱
《希伯來奴隸之歌》的由來。
它是合唱曲中的典範,
經典中的經典,
那雄渾蒼勁、大氣磅礴的旋律,
跌宕起伏,隱忍堅毅,感人肺腑。
1842年3月9日,《納布科》
在米蘭著名的斯卡拉歌劇院首演,
大獲成功。
對此,他自己說:
“這是我藝術生涯才真正開始的一部歌劇,
雖然在這之前,
我歷經磨難和打擊,
但可以肯定,
《納布科》是在一顆幸運之星
的庇佑下誕生的歌劇。”
威爾第生活的年代,
正值義大利民族獨立的解放運動
風起雲湧的年代,
他本人積極投身其間,
此歌激勵鬥志,
一度成為義大利國歌。
而《希伯來奴隸之歌》
是歌劇《納布科》的靈魂,
後來也成為大型音樂會的 “安哥” 節目,
它奠定了威爾第
作為一個歌劇大師的永久聲譽。
在其後長達60年的歌劇創作生涯中,
威爾第曾寫下多少優美感人、
充滿人文精神的傑作,贏得世人的愛戴。
1901年1月27日
威爾第與世長辭。
根據其遺囑,臨終和葬禮沒有任何宗教儀式,
惟一曲《希伯來奴隸之歌》為其送葬。
在葬禮上,在街道上,
在圍得水洩不通的人群中,不約而同迸發發出:
“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
飛吧,思緒,乘著金色的翅膀......”
那激越的歌聲,
在送葬人們的心中激盪,
場面蔚為壯觀,
寒風之中的人群久久不願離去 ... ...
內容來源 hkdcsh的博客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