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2014

第十個人的身份

第十個人 - 庫歇集的利維

在電影《World War Z》裡,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詞

來自電影裡一個以色列人的描述:

....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1c-g-t6NXzJQkZOalBna3NacGM/edit?usp=sharing

作者 : 庫歇集的利維

3/02/2014

星期天遊行

保守的 heredi 猶太教派,
將於星期日於耶路撒冷禱告遊行,
他們抗議政府對他們的兵役政策.

教派於以色列國內的男教徒, 都會出席,
耶路撒冷城內的女教徒,
與及九歲以上的孩童也會參加.




他們會途經新城最繁忙的 Jaffa Road,
途中會禱告和讀出詩篇,
有關領袖將不會發表演說.

據估計, 出席人數可能遠超
1999年類似的遊行集會,

估計當年有25 萬人參加.

三千年前的銀耳環出土




 去年夏天, 美國和以色列考古人員
於以色列北部 Abel Beth Maacah 一個瓶子裡,
發現五只銀耳環, 另外三片銀耳環碎片等飾物.

學者們估計它們屬於公元前十三世紀,
即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期.

今年夏季將繼續發掘工作,  

他們期望有更多收穫

樂觀者





The Jerusalem Post
https://www.facebook.com/TheJerusalemPost/photos/a.167063636748650.35351.159050394216641/511801455608198/?type=1&theater

2/28/2014

世界上最窄的房子

如果你去波蘭華沙旅遊,
有空可以去看一看 “世界上最窄的房子”。



它位於Chłodna Street 22
Żelazna Street74號之間,
最寬處1.52米,最窄處0.92米。



它的名字叫“凱雷特之屋”(Keret House),
因為它的第一個居民
是以色列短篇小說家、電影人
埃特加·凱雷特(Etgar Keret)。



這個位於兩棟風格各異的樓房之間的“房子”
實際上更是一個裝置藝術項目。

設計它的波蘭建築師Jakub Szczesny說,
它所連接的兩棟建築,
代表了華沙城不同的歷史時期。




Żelazna Street上的那棟房子
建造于二戰之前,
是華沙現存不多的戰前建築之一。
Chłodna Street上的混凝土公寓樓,
則是二戰以後社會主義時期的產物。

這個由奇特的公寓
由波蘭現代藝術基金會
和華沙市市政廳出資設計建造,
201210月正式投入使用。
它用鋁合金管托起,高於地面三米。

人們得爬上一段金屬樓梯才能進入。
公寓一共兩層,一層包括一個帶沖淋的衛生間、
一個帶水槽櫥櫃的廚房、
一張桌子和一個小沙發。

二層有一張床、
一個寫字臺和一把椅子。



邀請埃特加·凱雷特成為第一個居民
具有歷史意義。
他父母的許多家人
都在波蘭死於猶太人大屠殺,
他的祖父于1944
在猶太人的華沙起義中被殺。
因此入住這個公寓對他來說
就像是“對家族的紀念”。

作為波蘭現代藝術基金會的項目,
“凱雷特之屋”向各國藝術家開放。
只要藝術家有符合條件的項目,
均可申請居住。

微博 - 以色列在中國
微信 - Short Classics